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未解之谜 >>

大侦探波洛 古墓之谜,大侦探波洛古墓之谜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2-12-18 19:04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丝路罗布人
丝路古道上的罗布人,曾经在塔里木河的终端湖―罗布泊地区的居民,他们因世代依罗布泊而居,我们称之为罗布人。
当塔里木河、孔雀河在罗布淖尔千回百转、九曲畅流时,罗布人在一片片泽国和绿洲上,悠然自得地唱着渔歌,取胡杨作舟、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割野麻织衣编网、削红柳修枝做成渔叉、御寒之裘皆为羽绒、借胡杨树洞中的黄水浆洗衣服,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海子里的鱼打不完、岸边猎狩不尽,充裕的生活使罗布人固守着祖先留下的家园,过着属于自己的纯“绿色”生活,他们很少向外界展示自己,所以罗布人鲜为人知。
罗布人用歌声诉说着故事,用舞蹈创造着生活,用罗布麻编织人生,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创造了特殊生活方式,坚毅从容地传承着特有的渔歌和“狮子舞”,,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篇篇神秘的故事和一个个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
历史上在罗布泊地区居住过的居民有塞人、汉人、吐火罗人、羌人、吐蕃人、刀郎人等,唯一没有离开,而且繁衍至今的就是罗布人了。
他们是沙漠翰海的活化石,是罗布泊沧海桑田的见证人。许多人认为他们就是神秘消逝的楼兰人的后裔,是人们解读沙漠之谜的“金钥匙”。
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人的“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正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饱经沧桑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成为众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罗布人是蒙古人?楼兰遗民?维吾尔族人?有人将罗布人与成吉思汗联系在一起,称当时一部分蒙古人游牧到罗布泊一带,与当地人通婚,罗布人的文化中有明显的蒙古特色,又因为马可·波罗经过罗布泊,在著述中说这里的居民信仰“穆罕默德教”,从属蒙古大汗,,认为罗布人是蒙古人。
史学家从史籍记载中得出,罗布人本是,居住在今新疆焉耆县的维吾尔族人,由于不堪忍受准噶尔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被迫四处逃走,其中一部分逃到罗布泊地区,过起了比较原始的渔猎生活。有关专家认为历史上的楼兰人操印欧语系,而罗布人使用的罗布语是维吾尔族语的三大方言(中心方言、罗布方言、和田方言)之一,认为罗布人是讲罗布方言的维吾尔族人。
从罗布泊地区的古墓、楼兰古墓的发掘来看,3800年前的罗布人有着高隆的鼻梁,黄褐色的卷发,戴着尖顶的毡帽,高加索人的特征相当明显。
从汉代古墓群的发掘得出,汉代前后,罗布人的种族以欧洲人种为主,蒙古人种为个别现象,说明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
所以更多的学者认为罗布人不是种族的代称,是人们根据地域概念,和语言特征,对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居民的一种称呼,是塔里木盆地主体居民,维吾尔族的一支。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如今仍难有定论,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研究、考证。由于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罗布泊流干了一滴眼泪,也毁灭了罗布人的的梦想,埋葬了那神秘的世外桃源,也彻底让一个时代永远封存,罗布泊成了塔克拉玛干心中永远的痛。
罗布人被迫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罗布泊,沿着孔雀河向西迁徙到新疆若羌县。1920年的一场瘟疫,罗布人分四支迁徙,分别逃到今尉犁、若羌、轮台和洛浦四县。
罗布人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依罗布泊而居时,以渔业为生;赖以生存的湖泊相继干涸后,又弃船以放牧为生;后来为生计所迫,他们像“吉普赛人”一样,不断迁移,学会了耕种。
罗布人的人口少,却很长寿,他们的人口出生率很低,妇女多死于分娩,如果过了出生这一关,没有瘟疫,罗布人都很长寿。远离污染、以鱼为主、少淀粉,简单的饮食结构,是罗布人长寿的秘诀,而罗布麻有保健、降压的功效,所以罗布人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这样的富贵病。如今,罗布人的生产方式,已从靠天吃饭的原始渔猎,变为以种棉花、小麦及果蔬等作物为主,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并逐步把新家园建设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