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画的意义上来讲,其变化精微之处,虽不及书法那样的深不可测,但也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
古人常说书画同源,其实对于搞书法、绘画的人,金石、篆刻等学科,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并且这些门类的艺术当中,都是会相互滋养的。
在2014年的一次西泠印社的春拍当中,有一位老和尚画的一幅画,被拍出了1288万元的天价,这幅画的画面很简单,只有寥寥数笔勾勒出来的一条鱼,还有几句诗的题跋。
画面的内容和怪异,据说很少有人能看懂。
这幅画就是八大山人画的《鱼》。
这幅《鱼》乃是八大山人于1694年所绘制,后有题跋
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甲戌之八月廿六日,画并题,八大山人。
诗中有着几分的孤傲,这自然与八大山人的生平经历有关。
作为明代皇室的后裔,八大山人自幼便接受到了极好的幼学教育,在父辈们的熏陶之下,他展现出了极为突出的艺术才能,尤其在书法与绘画和诗文方面都卓然于众人之上。
这个时期的学习奠定了他一生的文艺基础。对于每一个从事艺术活动的人而言,基本的技法基础是入门的根本,而要想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往往跟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相信不少人都曾思考过
这两个问题
而问题的答案
或许可以在云南澄江找到线索
人类的祖先竟然是……鱼?
很多人都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那么再之前呢?数亿年前,人类的祖先是什么?答案是——鱼。
在云南澄江抚仙湖北岸,有一片18平方公里的丘陵,因形似草帽而得名帽天山。这里是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生物群首发点所在地。
作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曾在澄江生活的昆明鱼正是人类5.18亿年前的祖先。
脊椎动物,是指具备头颅和脊椎骨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人类会思考,思考在大脑里进行,大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脑的起源和演化正是伴随着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而进行的。
可以说,鱼类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们已经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头,甚至是脊椎和心脏系统,标志着脊椎动物大家族完成了基础器官系统的全面构建,迈出了向未来智慧人类演化的第一步。
目前,已经发现的昆明鱼类包括3个属,即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全部产自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而在1999年发现的凤娇昆明鱼,仅有大约3厘米长,但已经出现了头、躯干和肛后尾的分化,具备了脊椎动物的基本身体构型。它的出现,将脊椎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成为轰动世界的“天下第一鱼”。
鱼又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成人类的?研究表明,3亿多年前,一群肉鳍鱼慢慢爬上陆地,后续演化出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包括人类所属哺乳动物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
“一锤子”敲出的寒武纪世界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距今5.42亿至4.88亿年间被称为“寒武纪”。那时,陆地还是一片荒芜,海底世界却热闹非凡,无数种生物在这里登场,上演生命大爆发的精彩一幕。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载入地球生命史册。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听起来很遥远,真正揭开其奥秘却和37年前的“一锤子”有关。
1984年7月1日,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发现了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这难得一见的软体组织化石,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距今5亿余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敲开化石的这“一锤子”,同样敲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之门。
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了澄江帽天山发现化石群的消息,立刻引起轰动。此后,多位古生物学家来到帽天山,展开早期生命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2012年7月,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目前,在澄江化石地,共发现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分属20个门类、280余种,且80%属于新种。
“不仅仅是脊椎动物,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馆长陈泰敏说,“而且在其后5亿多年的时间里,它们开枝散叶,形成了今天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面貌。所以,我们有一句宣传口号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
见证生命起源 守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生命从海洋到陆地,陆地到天空,形成了今天这么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梁永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是没有云南帽天山为主的澄江动物群化石,我们怎么能知道五亿多年前寒武纪时期海洋里发生了什么事?”
也正是因为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使云南成为地球上最具特色的地层古生物分布区之一。澄江帽天山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见证了地球演化的重要时刻,也开启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密码。
今年10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向公众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聆听地球从生命大爆发到生命大演化,再到生物多样性的神奇故事。“带着对生命的探寻和思索,我们在这里回溯生物多样性的源头,认识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终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博物馆馆长陈泰敏说。
5亿年很远,
澄江化石地很近。
从昆明鱼到今天的人类,
每一个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后,
都埋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朽理念。
也正是因为有了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星球才如此美妙。
目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
正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
这也让
生物多样丰富的彩云之南“出圈”,
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在云岭大地上完美体现,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云南,等你来!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