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果案的真相扑朔迷离,通过深入了解其多个关键环节和涉及人员的违法行为,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回溯到1994年,孙小果首次犯罪,他与几名男子联手对两名女青年实施了非法行为。由于未满18岁且非主犯,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在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孙小果的母亲孙鹤予和继父李桥忠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孙小果办理了取保候审和保外就医,使他并未在监狱中服刑。
令人震惊的是,在1997年,本应服刑的孙小果再次出现在社会,而且更加肆无忌惮。他涉及多起案件,其中包括对未成年女性的非法拘禁和虐待。这些行为极其残忍,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关注。
孙小果的案子在司法程序中也存在诸多疑点。在1998年的一审中,他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随后的改判过程中,存在公职人员徇私枉法的情况。孙鹤予和李桥忠通过行贿等手段,影响了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导致孙小果的判决结果多次改变。
更令人震惊的是,孙小果在服刑期间多次获得违规减刑。这是云南省司法厅和监狱系统的相关人员收受财物后,违法为孙小果减刑的结果。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和公信力。
孙小果案的真相是通过多个关键环节和涉及人员的违法行为来呈现的。这些违法行为包括非法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多次改判、再审、违规减刑等。这些行为共同构成了孙小果案的全貌,也揭示了司法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起案件不仅令人痛心,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的深思。